大自然、兜風、探索新世界!騎車出遊隨筆EP2.5:去看了一下蝙蝠洞的登山步道

(頭汴坑篇最近應該會整理好,想說這裡是近期去看的所以先放了)

頭汴坑篇的一個小額外篇章,想說這裡經過了很多次就進一步來看看了(之前因為在維修所以百蝠橋與整個步道都無法通行)

入口處一樣有關於蝙蝠的馬賽克壁畫


關於蝙蝠洞興起的過程


洞穴入口就可以看到其狹窄與深不見底的通道了,手機的閃光燈在此處毫無用武之地,要進一步探索勢必要攜帶手電筒與安全帽等裝備


這裡是登山步道的終點,入口因為損壞而封鎖住了,但還是去爬了一下看看能走多遠




另外剛好遇到了2023頭汴坑染物祭,展覽以植物染技藝為主題,紀錄此地的歷史與生活風情等獨特的集體記憶

一樣看起來很有趣就稍微翻了一下幾個作品:

〈流雲百蝠〉、〈層疊〉李子涵、孫唯芯、張慈恩、杜金蓉、廖真慧著

前者利用蝙蝠在中華文化中「福」的諧音,期望將祝福分送給過路的旅人;而後者使用了高低位置差與布料透光的特性,營造出群山環繞與與雲霧飄移的氛圍


〈隱約〉蔡孟妍、陳奕妘、陳以喬、施昀辰著

使用蝙蝠在微薄的燈光下仍然能夠隱約看見的特性,將其穿插在藍染布當中。讓觀者透過不同角度的觀看以發現其各種神秘的姿態


回到百蝠橋這裡準備走走這裡的登山步道了,這裡一樣也有一些展品:

〈沿途的藍染枇杷〉黃晨茵、蔡依霓、陳采妤、陳子筠、江靖雅著

結合了此地的名產與藍染工藝,也是個人在這次展覽中最喜歡的作品之一


〈祈福風鈴與橋上飛蝠〉黃晨茵、蔡依霓、陳采妤、陳子筠、江靖雅著

一樣將當地的文化特色蝙蝠融合進了的風鈴中,使願望能夠乘著風傳達給神靈


一旁的涼亭區:

〈藍眼睛的異夢空間〉陳羽貞、尤時晴、陳巧瓔著

以眼睛與蝙蝠營造出的露營空間。在吸收負面情緒與眼淚後留下平和安寧,享受與世隔絕的愜意感


〈藍染折疊椅〉黃翊珉、李坤益、鄒少華著

將導演椅的設計上搭配了藍染布的材質,坐下時能夠充分體驗周圍舒適的涼風與自然環境




從另外一邊的百蝠橋開始爬步道啦,穿越頭汴坑溪時可以感受到上面不定時的微微晃動,會有一點點緊張吧。整個橋拍起來依然是極度壯觀的


步道的部分老實說沒啥特別好提的,單純欣賞這舒適的木製步道一路往上爬,沿路搭配著滿滿的綠意

整體走下來相當休閒,不會有過於陡峭的路段


爬了一小段之後就是下坡了,整個環境相當寧靜(雖然被各種小蟲子搞得有點煩躁,還好這幾天因為比較冷所以有帶了長袖衣物作為保護)


中間點的涼亭可以看到外面的護國清涼寺,往上看也有奇特的岩石與滿滿的綠色植被覆蓋


花叢


然後步道只到一半就無法繼續往下了哭啊...雖然已經知道另外一邊有封住但沒有想到這麼快就遇到,還稍微期待了一下這裡後半的岩石地形


折返前以反方向的角度一樣拍了幾張步道的景觀




後來就是繼續往下騎車看看有沒有新發現了:

東汴國小外牆的壁畫有翻新了(之前那個已經很舊了,有許多部分的顏料都已幾乎剝落),一樣也是蝙蝠洞與自然景觀作為主題


也有枇杷名產與藍染技藝


另外還有注意到校門口處有這個枇杷磁磚裝飾


觀景台/長龍橋這邊也有兩個藍染作品:

〈溪流日記簿〉Taiping Blue著

邀請了社區居民與民眾參與工作坊活動,透過型染技藝演譯出在地各種石頭不同的質地與形狀,充分體驗大自然的奧秘之處


〈植物日記簿〉Taiping Blue著

採集了不同的花朵與葉片,感受植物旺盛的生命力與其美麗的本質


往上騎好長一段路發現的枇杷產業園區


蝙蝠洞入口的標示與清涼寺附近裝飾壁畫(楓仔林景觀步道的告示牌)


另外之前經過新社時發現花毯節的場地已經開始在搭建了。比起去年臨時要辦所以規模較小,這次回復到兩邊都有使用的大場地了,從擺設可以期待一下會有自然與奇幻風的主題吧

留言